教學科研 當前位置: 新用户注册领取体验金  >  教學科研  >  正文

【通識教研】教研引航促教學 凝心聚力謀新篇——通識教學部歷史哲學教研室新學期第一次集體備課活動

時間:2023-02-27 08:18:47 作者: 來源: 點擊數:

為提升教師教學教研水平,提高教研效率,確保課堂質量,為新學期開好頭,起好步,2月22日下午,通識教學部歷史哲學教研室于J1-218組織了新學期集體備課活動。本次集體備課活動以“本專科差異化教學與重點內容的刪選、壓縮”為主題,采取主備教師說課,參與教師補充、點評的方式進行。本次集體備課活動由趙永光、李金銘兩位老師主講,教研室主任李群群老師主持,教研室全體教師參加。

兩位主講老師分別介紹了《蘇格拉底孔子開創的世界》、《歐洲文明的現代歷史》導論課的授課內容和方法。

趙永光老師以“人文通識的價值與意義”為主題,與在座教師分享了本節課的授課思路。導入部分,他簡要介紹蘇格拉底、孔子的思想和其影響,以提問的方式,了解了同學們對人文通識課重要性的認識,并借《莊子·人間世》中“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一語提出,人文通識課具有無用之“大用”。

趙老師從宏、微觀兩方面加以論證。首先是國家和社會角度的論證。他以二戰期間日本和德國從上到下的軍事狂熱對發動戰爭產生重大影響、導致戰爭的持久和殘酷為例,強調國民精神、公民意識決定著國家走向和興衰,從而影響每一個人的生活。因此,對國家而言,培養理性、有德性的合格公民至關重要。他以近代發達國家崛起過程中精神文化因素的影響、上世紀意大利南北差異中社會資本的作用等為例,論述思想文化對國家興盛的基礎作用。他結合二戰以來廣義中華文化圈的國家或地區跨越中等收入的案例,說明中國文化的價值以及批判性繼承、發揚中華文化的必要性。

其次是從個人角度出發,論證人文、精神因素對人的發展的重要價值。趙老師以近年來的網絡詐騙、疫情中盲目跟風囤藥等現象,說明獨立思考、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以當下不少青年人抑郁、對未來感到困惑為切入點,討論培養健全人格、安頓身心、實現自我人格二次成長的重要意義。趙老師又結合古代圣賢故事,如孔子面對困境的樂、重視修身的曾國藩以書生起兵建立功勛、王陽明“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典故等,凸顯哲學人文思想對個人的無用之大用,鼓勵學生以先哲為榜樣,修養身心,增強內在力量,更多思考“道”的層面的深層問題,建立自我,超越自我,活出精彩人生。

與哲學課重理性反思不同,李金銘老師聚焦課程名稱中“歐洲”“文明”“現代歷程”等關鍵詞,帶領聽者進入到恢弘壯麗的歐洲歷史世界。在介紹課程目的、要求和考核方式后,李老師首先做摸底調查,了解同學們對于歐洲地理、地勢、氣候、歷史的知識儲備,在問答中介紹歐洲概況,并提問:歐洲的面積不到亞洲的四分之一,為什么歐洲的經濟、科技、政治各方面能夠發展得如此先進?它的文明為什么能夠發展得非常成熟?

李老師接著提問學生:文明是怎樣產生的?是誰鑄就了如此燦爛的文明?進而引申出人的起源問題。她讓學生朗讀哈姆雷特的一段臺詞(見下圖),思考人是什么樣的一種物種,人和自然界其他物種有什么不同之處?以啟發同學們的思考。她又介紹同學們非常感興趣的女媧造人、基督教上帝創世、古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和雅典娜創造人類等故事。

再次,李老師重點講解文明的含義及本質。她舉例講解什么是文明,詳細解釋文明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標志(比如,相對于封建帝制王朝,現代國家在政治上更加自由民主),強調一個文明的社會應該是擺脫了野蠻和愚昧狀態的社會(比如中世紀臟亂差,受天主教會控制,不洗澡,黑死病,放血術,都意味著愚昧),等等。

李老師最后討論產生四大古代文明的因素,介紹三種文明起源學說,歐羅馬洲名字的由來,歐洲現代文明的發展階段及概況(古典期、中世紀、現代期),向同學們描繪出課程全貌。

兩位老師的課程視野開闊,體系完整,案例與理論并重,尤其是根據學生的接受度,不斷調整和完善課程的內容方法,實現了本專科學生的差異化教學。會上,在座教師針對主備教師的案例與教學思路展開了討論。在座教師補充道:可以有針對性地將通識教育理念加入導論課中,讓學生理解通識教育的意義;在文明、現代性等概念性知識的講解上更加精益求精;課程案例的加工可更加體現所授課程的學科特征,例如在蘇孔課的微觀論證部分,針對所引莊子、王陽明、孔子等人的材料,可擴展篇幅,讓學生更細致地理解這些經典文本對于自身明辨是非、安頓身心的價值。

本次集體備課活動展示了教研室教師風采,為教師提供了相互交流、共同學習的平臺。在接下來的集體備課活動中,通識教學部歷史哲學教研室教師將以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為基礎,各任課教師依次擔任主備教師,不斷在實踐中鉆研教學任務,磨煉教學技能,提升教學質量。


通識教學部投稿